第2470章
王林继续问道。
一句话,让钱墨也有些沉默。
尽管他想说,这已经是他能想到的最低价,如果价格更低的话,朝廷承担的压力也会太大。
但钱墨也的确不能违心的说,这个价格很多百姓都能买得起。
哪怕这几年,华国各地还算是风调雨顺。
除了兖州,其他地区也没遭遇什么太大的天灾人祸,又有之前免税三年的政策,老百姓的家中都有不少的余粮。
可要说他们有多富裕,家家户户都能一次性拿出十几两银子?
那也是天方夜谭!
这么说吧,百姓家中有了钱,他们第一个考虑的问题并不是购买农具之类的问题。
而是送家中的孩子读书。
且因为科举改制,女官、女子科等等政策的出现。
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意识到,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。
读书也是他们能选择的,最简单也最实用的一条道路。
而读书,就势必要耗费大量的银钱。
如果有人去统计,就会发现,华国创办后,各地的书院数量其实是大大增加的。
那些有功名的秀才、举人,因为自身很难更进一步,或者是其他的原因。
为了谋求生计,大多数都会选择创办书院。
毕竟教书育人是一件很光彩也很有面子的事情,如果能培养出一个状元来,以后书院的规模还能继续扩大。
甚至有更多的读书人到来,赚取更多的银钱和名声。
书院多了,也就意味着能读书的孩子多了。
哪怕朝廷一直在励志让更多人能读得起书,降低读书的门槛,但读书依旧是一件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很奢侈的事!
所以,百姓家中供养一两个读书人。